1月9日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《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(2012~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正式公示。《方案》提出,到2015年,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1%以上,其中,钢铁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%;到2020年,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0%左右,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体系。
根据《方案》,2012年~2020年,将以钢铁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,加强对行业节能减碳的政策指导和规划引导,加快工业节能标准制定,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;组织实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、内燃机系统节能、电机系统节能改造、余热余压回收利用、热电联产、工业副产煤气回收利用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、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、节能产业培育等重点节能工程,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;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,加快节能服务业发展;鼓励钢铁行业采用电炉炼钢—热轧短流程生产工艺,推广应用低碳技术,包括钢铁工业的煤粉催化强化燃烧,余热、余能等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。
《方案》提出,将在钢铁行业选择一批减排潜力大、成熟度高、先进适用的重大低碳技术进行示范推广;以钢铁、水泥生产等为重点,推广示范一批原料替代、生产工艺改善、设备使用改进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;在钢铁、水泥等高排放产品中,选择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替代产品或工艺进行推广示范,引导使用新型钢铁材料或可再生材料替代传统钢材;在钢铁、水泥等行业中实施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一体化示范工程等,确保提高工业单位碳排放生产效率,提升碳管理水平,有效控制工业温室气体排放。